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工程成本,提高工程效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一旦建筑材料的价格确定,建筑的成本便是经济效益的最终决定因素,只有控制住成本,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主要是结合工程实践,分别从材料供应计划、材料采购价格控制、材料现场管理、对施工余料处理以及决算时材料的核算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在项目中加强管理才能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提高工程项目质量。
一、 材料供应计划的编制
编制材料计划和台账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工程项目部就要负责工程项目所需材料的编制计划,并按程序进行申报审批在准备阶段要建立施工材料出入台账,并与质检部门和材料部门协同工作材料入库和出库都要做好详细的台账记录。
材料供应计划是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材料采购、订货、存储、管理和使用的依据。编制材料计划应根据工程预算、施工进度、现场条件等因素,科学合理的确定需要量和储备量。提前确定建筑材料的采购数量,合理安排材料的储备工作,避免材料的挤压和浪费,根据预算计划和实际情况采购所需材料,以保证在建筑施工过程当材料的正常供应。
储备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一个度,常用的确定方法是经济订购批量法。经济订购批量是指某种材料的订购费用和保管费用之和最小时的订购批量。订购费是材料从订货到入库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费用,它与材料订购次数有关。保管费用是材料储备占用资金的利息,仓库管理费和材料储备损耗等,它与平均库存量有关。二者是此消彼长的矛盾关系,可以证明二者之和最低的订购批量即为经济订购批量。
二、 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
材料采购是材料管理的重中之重,这不仅因为采购是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而且有着很高的人为欺诈的可能,所以必须加强材料采购全程的控制。在采购材料前,采购人员应当考察调研材料市场,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对材料供应商有充分的了解,以获取更全面更细致更准确的建筑材料信息,从而选择合格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
一是严格执行材料采购计划,因为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具有科学性、它的执行也就要具有严肃性,而不是随心所欲。二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货比三家,价格低者优先。通过商家的竞争,从中选择价格最低的作为优选对象。有些材料耗用的数量可能与材料质量的优劣成反向关系,即材料质量好,耗用的数量少,材料质量差,耗用的数量多,所以存在着一个优选的过程,通过多方比较,来寻求价格与质量的最佳结合。三是健全和完善约束机制。
三、 材料的现场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时,材料从采购到使用一般都有一个时间间隔,在这个时间段内,要加强材料的存放管理,以确保材料的质量,要派专人管理,不要因为存放不当造成材料损失建筑材料要分类放入不同的仓库存放,建筑材料多种多样,要分门别类,按照不同的存放条件,存放在专门的材料仓库,以保证材料的使用寿命。
首先一定要按照计划消耗量,充分考虑现场的可占用空间,近期天气状况,就近作业现场等因素,把握采购的最佳时机及时地将材料运送到最佳地点。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因超量进场后,现场的可用空间太小或天气情况恶劣或离作业现场太远等而发生材料的二次转运现象。
其次是在材料发放时,坚持限额领料。根据工程进度发放,监督合理用料,不允许大材小用。有消耗定额的,严格按照消耗定额来发放;没有消耗定额的,可采用材料试验的方式,先测定一个临时的材料消耗定额,然后根据材料初步发放以后,完成的工程实际材料消耗需求,重新推算出一个更接近实际的材料消耗定额,再按照这个新定额来发放。这样,材料的发放才最合理,对工程材料成本的控制才最为有效。
再次就是加强施工余料、拆旧料的管理。当建筑工程的施工到达收尾阶段时,大部分工程材料已经使用,此时的材料管理工作同样不容疏忽我们应该仔细检查施工现场的剩余存料,根据施工进度做出调整,补充不足的施工材料,将多余的材料进行相应的处理,避免工程项目完工时有大量材料剩余的情况出现。各项工程所发生的施工余料、拆旧料,看似不起眼,但积少成多,不容忽视。
四、 材料的核算管理
为了准确核算工程中实际使用材料,材料管理人员要对工地施工中使用的主要材料进行必要的用量分析,可使用"工、料、机用量分析表"。 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垃圾等作出相应的处理,可以再次利用的要尽量收集利用,减少建筑材料的浪费,对于施工现场不再使用的材料要及时退库,并妥善保管,避免保存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及时清点对照各种材料的使用和剩余情况,做出工程用料分析结果,为工程内部检验提供有效数据。
建筑材料在工程项目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质量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建筑物整体质量,而且建筑施工成本投入也受它影响,合理节约建筑材料成本是促进施工单位综合效益提升的关键。